全国教科2024年度国家一般项目“教育强国视域下区域名师工作室的影响机制和成效提升研究”开题会

作者:发布时间:2024-11-26


20241122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王绯烨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4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教育强国视域下区域名师工作室的影响机制和成效提升研究”(课题批准号:BGA240084)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与会的评议专家有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副院长韩映雄教授、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田爱丽教授、考试与评价研究院张会杰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李廷洲研究员和初等教育学系曾艳副教授。

课题负责人汇报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思路方法、创新点与难点、组织分工、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等。课题负责人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最重要基础工作。为实现教育强国总目标,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我国各省市先后推出诸如“名师计划”等各种区域名师工作室,以期实现对区域优质师资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各地的名师工作室在实施过程中亦存在作用机制不明确、影响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提升名师工作室的成效,使其能够促进区域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各地教育部门开展名师工作室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据此,课题组聚焦于教育强国背景下,名师工作室在区域层面对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成效。主要借鉴教师领导力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主要涉及名师工作室的成效现状问题、影响机制分析和高效模式识别,进一步提出其对区域教师发展的优化方案。

课题组将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和文献法搜集数据和资料,并作相应的数理统计分析和主题编码处理。量化自编问卷参考成熟问卷,涉及名师领导力、名师工作室成效、教师合作和组织支持四个核心变量,面向本市109个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和1269个成员发放;质性访谈则涉及5类学科(语文、数学、文综,理综、艺体),10个工作室(5个影响力较大,5个影响力较小),31名研究对象(每个工作室1名负责人2名成员以及名师工程领导1人),观察涉及案例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整个研究计划3年完成。目前处在梳理文献,并开始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的阶段。课题组会在之后的两年进行量化的问卷调查和质性的访谈观察,同步进行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

与会专家肯定了该课题在当前基础教育质量保障大背景下的重要意义,认为该研究视角新颖,内容聚焦,思路清晰、方法适切,整体逻辑性很强,团队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可行性较高。同时,与会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指出课题研究视野要紧密结合“教育强国”这个视域,将课题研究与国家最新的战略理念相结合;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分类处理,即便都是区级名师,其所能获取的资源和产生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同时要对成效评估和提升路径的复杂性加以考虑,需关注工作室内部成效和外部成效的不同,建议可以考虑以发展性评估作为一个理论视角进行借鉴;并建议和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如校本教研、讲座培训等进行比较,如此能更彰显名师工作室的模式特点。

针对与会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回应交流。最后,经课题开题专家组集体研究一致认为:该课题达到了开题要求,研究方案总体上可行,同意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