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下午,我院张会杰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2023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新发展格局下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协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BGA230251)在文科大楼1507室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与会的评审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杜瑞军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阎琨长聘副教授、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王洪席教授、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翁文艳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朱海就教授、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万圆副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考评院王绯烨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后姜蓓佳,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系及其他高校的师生四十余人参加本次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会杰副教授汇报了本课题的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思路方法、组织分工、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等,她在报告中指出,高校学生规模及适龄生源数量的巨大变化前所未有,教育发展的经济环境也正在面临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作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理念落地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围绕高校招生如何契合高等教育供需及功能的重大变革,对综评招生进行理论探析,尝试构建其协同机制的理论框架,并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协同机制及改革方案。与会七位评审专家经过认真评议,专家组形成如下意见:
1.选题意义重大。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也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攻坚任务之一。本课题对于高校招生深入贯彻破除“唯分数”,推进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课题研究视角新颖。本课题拟采用反事实分析法,做出与当下实然状况不全符合的“非现实性假设”:高校均可自主应用综合评价进行招生。通过逻辑演绎,推导出综合评价招生可以怎样回应新发展格局下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渐进式而非一刀切式改革、考生选择权利进一步保障、生源市场公平竞争、高校开放性探索以及配套保障机制等何以能够突破“唯分数论”的制度困局。这一研究视角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有助于丰富和拓展我国高考政策议题的学术研究。
3.课题前期准备比较充分。研究团队在“招考分离”“学生多次选择”“高校责任困境突破”“生源数量减少及需求多元化”等方面已有较为充分的前期准备和研究积累,加上研究团队结构合理、任务分工明确,有助于本研究的纵深推进。
为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开展,专家组提出三点建议:
1.深度解析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的基本理论问题,系统构建具有科学性、解释力的综合评价理论体系和实施路径。
2.聚焦协同机制的理论框架研究,区分协同机制的多主体交互机制,探析内部系统的协同机制以及外部系统的协同机制等。
3.建议进一步强化理论构建及清晰说理,同时弱化案例分析部分的讨论。本课题的理论性很强,且对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颇具创新,建议缩小研究单位,聚焦于综合评价招生核心理念的‘科学’‘公正’的基本内涵,二者在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内涵和新要求,以及综合评价招生协同机制科学性与公平性的应然所指及其优化方向。
针对与会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课题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回应和交流,也就一些重难点问题向与会专家进行了请教和讨论。最后,专家组经过评议,一致同意通过开题。